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全院教师中引发热烈反响。
党委书记 钟云阁
学院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把学院工作放到学校学科治理体系综合改革大局中统筹考虑,固本强基、守正创新,编制好学院“十五五”发展规划,全力推动学院各项工作提质增效。要把全会精神深度融入思政课堂,通过案例教学展现国家战略与青年使命的紧密联系,激励学生扎根实践、服务人民,将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
党委委员、副院长 王玉玲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使命和担当。我们要将全会精神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学子。同时,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更需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学理阐释,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符喜迎
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感悟深刻,全会总结的“十四五”成就卓著,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正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实践伟力的生动印证。全会擘画的“十五五”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等部署,是唯物史观在新发展阶段的具体延伸。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师,会把“十四五”成就与“十五五”部署融入教学,用鲜活实践讲透理论内核,引导学生深化认同、增强担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王会豪
作为一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到必须坚持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增强历史自信,牢牢掌握历史主动,自觉担当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 汤垚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重大决议,是新征程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又一次战略擘画。深入学习全会精神,我深刻感受到中国正以其强大的战略定力和制度韧性,为自身发展乃至世界注入了弥足珍贵的确定性。国家自上而下的战略布局与人民自下而上的积极创造相结合,所凝聚成的“中国确定性”,正是我们应对百年变局、迈向伟大复兴最坚实的底气与最强大的信心之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 巴晓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聚焦“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为我们锚定了未来征程的清晰航标。“决定性进展”意味着不再是蓝图规划,而是要在关键领域、核心环节实现实质性突破。无论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还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都需要我们拿出攻坚克难的锐气。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深感责任重大,必须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的主航道,立足本职岗位,勇于担当作为。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 陈娟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勾勒的“十五五”蓝图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等部署,和课程核心要义高度契合。全会强调“坚持人民至上”,为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在课堂上要结合“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案例,引导学生读懂法治与道德的时代价值,明白个人成长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紧密联系,培育他们的责任担当与法治信仰,让本课程真正成为连接理论与时代的桥梁。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蒋沫沫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重要讲话,我深感历史逻辑与时代使命的深刻交融。“十四五” 极不寻常的成就与 “十五五” 的系统部署,深刻印证了党的领导是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教学中,我将以讲话精神为指引,贯通历史与现实,让学生在阶梯式递进的发展脉络中深刻感悟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引导青年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续写历史新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研室 包彦征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作为思政课教师,在当前和今后的思政课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学习好宣传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使广大青年学生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初审:仝立人 复审:王玉玲 终审:钟云阁)